胡学功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浏览次数

1182

收藏次数

0

接洽次数

0

  • 胡学功
  • 正高级工程师
  •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1号
简历:

胡学功,中国科学院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能源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新能源专家组委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科技专家,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员,美国化学学会(ACS)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评审专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Journal of Enhanced Heat Transfer》、《Heat Transfer Engineering》、《Experimental Heat Transfer》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审稿人。现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微槽群复合相变热管理与节能技术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主持负责微槽群复合相变强化传热的基础研究、LED照明、电子/电力设备热管理、电动汽车电池成组热管理和高效余热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工作。

目前,承担着中国科学院LED照明重大项目“璀璨行动”计划高功率密度LED灯具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以及中国科学院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电池成组热管理系统的研发任务;主持有国家86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以及院地合作和企业委托项目等共计25项国家或企业重要科研项目;并作为核心骨干,参与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科学院“九五”基础性研究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中国科学院大型区域中心平台建设项目等10多项国家和中国科学院重要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微细尺度毛细微槽热沉内存在着特殊沸腾现象,提出了毛细微槽内薄液膜蒸发和厚液膜沸腾的微槽群复合相变强化换热理论,研究成果被国际传热学术同行认为是对沸腾和汽泡动力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发展和丰富了微细尺度相变传热理论;提出并发展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微细尺度槽群结构热沉复合相变冷却模式,研发出了适用于LED照明、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节能热管理、电动汽车电池成组热管理、大功率激光器、高性能计算机以及工业余热利用的多种高性能微槽群复合相变换热冷却与热控制系统,系统最高取热热流密度已突破400W/cm2,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的研发对我国LED照明、大功率电力设备、新能源汽车、通讯、计算机、消费类电子设备、激光器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以及高能耗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所主持的微槽群复合相变热管理与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得到了国家、国内外同行及企业的重视与认可,该方向近年来持续获得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863项目、3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以及10多项院地合作或企业委托等重要科研项目经费的支持。研究成果得到ASME国际微纳通道会议主席Satish Kandlikar教授、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Enhanced Heat Transfer》主编Ralph L.Webb教授等国际权威传热专家的高度评价,多次应邀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Heat Transfer Engineering》、《Journal of Enhanced Heat Transfer》和《Drying Technology》等国际权威传热传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迄今,已获授权国家专利36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已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85篇,ISTP收录23篇。

学历:
研究领域:
社会任职:
获奖及荣誉:
代表论著: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