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民,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08年到2009年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 (CNRS) 进行博士后研究,
男,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获博士学位。现任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
王志: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4~2002年于东北大学有色金属冶金系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02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历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副
徐宝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构筑烷烃/芳烃绿色催化转化新过程、催化剂结构设计、催化反应机理。2008年于南京大学配位化学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男,1974年12月生。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学院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引进杰出技术人才”入选者,国际钒技术委员会成员。2002年在美国南达科他
男,汉族,中共党员,1974年生,河南新密人。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过程工程研究所)化学
刘龙:博士,副研究员。12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14年分获“国家专利代理人”、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专员”职业资格;1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青促会
公旭中,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主讲《资源环境化学与工程》课程。主要从事煤化学与电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应
杜嬛,副研究员,2009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多孔炭材料及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合成;超级电容器的组装及电化学性能
袁方利,男,1967年11月生,博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199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6年5月至1998年5
叶树峰,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男,1966年12月出生。1987年大学毕业后在江西新余钢铁公司三炼钢厂工作。1992年9月考入北京科技大学攻读研究生,1
1982年11月生,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有色金属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席。2008年获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8-2